现代人有太多的理由不按时休息。所以,有黑眼圈也十分正常普遍的事情。不过,有的黑眼圈可是和你的健康息息相关的,并不一定是作息的问题或者是护肤的问题!
中医诊断黑眼圈
中医学认为:色黑入肾,因此不少人以为眼圈黑与肾有关,是肾虚的表现。诚然,在临床中确有因肾虚而致眼圈发黑的患者,然而,眼圈发黑未必人人都是肾虚。除去一些妇科疾病的信号外,过度劳累,长期熬夜,或化妆品颗粒潜入眼皮,以及眼睑受伤引起皮下渗血,都能导致眼周皮肤代谢功能失调,使色素沉积于眼圈。而眼窝或眼睑处静脉曲张或长期眼睑水肿,致使静脉血管阻塞,也能形成眼圈发黑。防治黑眼圈最有效的方法是治疗引起黑眼圈的原发病。同时采用下列方法,加强眼部血液循环,也有助于消除黑眼圈。
如果眼圈发黑,预示有健康问题。通常有三种情况:
第一种是上下眼睑近睫毛部位皮肤呈棕褐色或浅灰黑色,有时伴有该皮肤的轻度粗糙增厚或有皱褶。此型较少见,多在中年后才出现。这一类眼圈发黑引起的原因较复杂,有的因外伤后,局部容易遗留较显著的色素沉着斑;有的因在眼睑部的皮肤有脂溢性皮炎、黑病变、上眼睑部神经性皮炎、皮肌炎或重症睑缘炎之后,即可形成不同程度的皮肤粗糙、增厚及色素沉着。
第二种是从内眼角向下方约呈45度角的棕褐色或浅灰黑色月弯形条状,年轻时不明显,到中老年时期开始走向外上方一直达到外眼角,呈完整半圆形,约数毫米。此型多见,青年至老年几乎均可见到,只有色泽深浅不同之分。这一类的眼圈发黑,一般是随着年龄及身体健康状态的变化而形成,多因患严重失眠、贫血或某些妇女病,如月经不调、功能性子宫出血及性生活不节制等,色泽会加重而明显。
第三种是某些病理变化在眼周毛细血管上的反映。如动脉硬化、更年期、大病之后体质较差时,都会造成眼周充血,进而瘀血,也会使眼周变黑。
如慢性肝病患者,特别是肝功能不正常的患者,黑眼圈 往往难以消退。慢性胃炎反复发作,引起消化、吸收功能减退者,眼圈也常常发黑。此外,动脉硬化、更年期综合征、大病之后体质虚弱、肾炎、肾功能衰竭、呼吸衰竭、再生障碍性贫血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、甲状腺功能减退、柯兴氏综合征等都会造成眼周微循环障碍,以致瘀血阻滞,引起眼圈发黑。
眼圈发黑 算不得病态
总之,绝大部分健康人都可有不同程度的眼圈发黑,并不算病态,平时要注意充足的睡眠及适当的营养,多吃些水果、蔬菜及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食物,必要时做些眼部的保健按摩、温敷等。祖国医学认为,人的“气血”盛衰及脏腑变化常在面部有所反映,因此,如果变化较明显,持续时间较长者,应及时请医生检查。
防治黑眼圈最有效的方法
日常按摩——促进眼部血液循环
有一套最简单有效的眼部按摩操:四指搓热,按压整个眼睑,从内眼角按往太阳穴,再用中指按压太阳穴;每次按压都要重重地按下,再轻轻地提起。
治疗引起黑眼圈的原发病。同时采用下列方法,加强眼部血液循环,也有助于消除黑眼圈。
1.双手对搓至热,快速用手掌心按压双眼热敷,如此反复十余次,每天数遍,多多 益善。
2.经常用手轻轻按摩眼眶周围的皮肤。
3.用大拇指按压太阳穴和涌泉穴3~4分钟,每天2~3次,每晚临睡前再用热水泡脚,效果更佳。
4.多食鸡蛋、瘦肉、鱼虾、芝麻、花生、黄豆等食品,增加蛋白质、维生素A、维生素E的摄入,以满足眼周皮肤对多种营养物质的生理需求。
5.每晚用冷水、温热水交替敷眼部十余分钟。
6.注意劳逸结合,做到起居有常、生活有规律,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,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,改善全身机能状态。
急救措施——热毛巾+冷毛巾敷眼
要是黑眼圈是因偶然睡眠不足引起的话,可将一条热毛巾敷在眼部,包括两侧的太阳穴(要完全覆盖眼睛四周)。敷约20分钟,毛巾的热力会加速眼部血液循环。接着,再用冷毛巾同样方式敷30秒~l分钟,令毛孔收缩,最后涂上眼霜。
辅助措施:每天使用能有效消除黑眼圈的眼部保养品。
眼霜、眼部啫喱,这些产品需要长期使用才会见效,用眼膜能比较快地消除黑眼圈。
DIY眼膜——早日摆脱黑眼圈
土豆眼膜
土豆捣成泥,用来敷眼周肌肤,或者用土豆片贴眼周。每次约15分钟,每周1~2次。
茶叶眼膜
将两个茶叶包(红茶除外)浸在冷水中,闭上眼,将湿润的茶叶包敷在眼睛上,15分钟后取下即可。
化妆遮盖——“消除”黑眼圈最神效的方法
遮瑕膏
遮瑕力超好,能遮住黑眼圈及其他瑕疵,又不会显得油腻或厚重。用在隔离霜之后、上底妆之前,轻点于眼周,轻轻推开即可。
眼部运动
尽量睁大眼睛,持续几秒种;徐徐闭上双眼,到上下眼皮快要接触时再睁开,动作要缓和,连续重复五次,一日可数次,可使眼部四周肌肤得到强化,富有弹性。
充分补水去除黑眼圈和细纹
必须供给足够的养分及补充失去的水分,选用合适的眼霜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。涂眼霜时切忌胡乱涂抹,正确的方法是:首先以无名指沾上少许眼霜,用另一手的无名指把眼霜匀开,轻轻地“打印”在眼皮四周,最后以打圈方式按摩5—6次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