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读:热辣辣的夏季,防晒成了热门话题。如何对抗紫外线侵袭?当然少不了防晒乳。但它并不是“有搽有保障”,选错产品或使用失当,不但无法达到防护效果,更可能危害肌肤,轻则爆发满脸痘子,重则化学成分入侵,在体内累积毒素,负面影响难以估计。
防晒并不是“有搽有保障”
Q:高系数=高风险、高负担?
A:错。系数高低不是那么重要,关键在防晒乳中是否做到“防渗入”。
到了卖场,种类众多的防晒乳总让人眼花缭乱,尽管各品牌新品不断抬高防晒系数,但总有医生站出来呼吁,防晒系数越高,皮肤就要承受越重的负担,是真的吗?
其实,光看瓶身上的SPF/PA数值,无法辨别防晒乳对皮肤的影响,能不能做到有效‘防渗入’,才是防晒品是否安全的关键。
防晒剂有物理和化学两类,纯物理防晒由于粉粒大,使用后大多卡在毛孔,无渗入风险,即使渗入也不会被身体吸收,但化学性防晒就必须考量防渗入问题。
由于化学防晒剂的成分多是化学合成酯或环境荷尔蒙,可能引发过敏性荨麻疹或皮肤病变,甚至有致癌风险,因此业者必须利用防渗入的配方概念,以无法进入皮肤的大分子或创造高分子聚合物薄膜,将化学防晒剂阻绝在皮肤表层,避免被身体吸收。
专家建议从几个方向测试防晒产品
对此,专家建议从几个方向测试产品,保障自身安全:
1、先了解手中的防晒乳是物理性、化学性,或是两者混合,化学防晒剂比例越高,防渗入的有效性越重要。
2、在脸上试搽一点防晒乳,若感觉刺痛,就代表成分渗入皮肤,如果使用的是化学防晒剂,表示厂商没考虑到防渗入安全问题,应直接从购买清单中删除。
3、将防晒乳搽在手上,等待15分鐘,确定附着于皮肤后,用喷枪轻喷,如果呈现圆形水珠,表示防晒乳已形成防护膜,能达到防渗入、抗汗作用;但如果喷水后呈白浊状,甚至随水流走,表示无法防流失,化学成分也都渗进皮肤了,这种防晒乳最好少碰为妙。